宜昌建立長效治理機制 11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
湖北日報訊(記者胡弦、通訊員向代勤)11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順利完成驗收,宜昌并未止步。11月19日記者從宜昌市獲悉,該市已建立長效治理機制,確保黑臭水體消除黑臭不反彈。
今年7月,省住建廳、省生態環境廳組成技術幫扶組,通過巡河檢查、檢測水質等方式,認定宜昌市運河、沙河、柏臨河、牌坊河、聯棚河、卷橋河、紫陽河、黃柏河、鄢家河、羅家小河、云池河共11個黑臭水體,均已完成整治,消除黑臭。
為深入推進控源截污整治,宜昌同步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建設、老舊管網維修改造和雨污管網分流改造。各區結合實際推進污水治理,猇亭區完成了云池社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解決片區426戶居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問題。高新區整治土門血防溝,推進牌坊河邊坡治理項目,協調城投公司加快柏臨河路污水干管施工。伍家崗區組織完成三峽物流園地下管網和共同科技企業創業園排水系統改造,實現源頭減量。
同時,宜昌深入開展入河(湖)排污口專項整治,建立排污口名錄。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新成立宜昌市流域水生態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在柏臨河開展綜合執法。安排資金5000萬元,啟動柏臨河、聯棚河流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推動流域水質不斷改善。制定《宜昌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將治理工作由“水中”延伸至“岸上”,以實現污水處理“提質增效”。
為防止反彈,宜昌建立“區級月巡查、市直季核查”工作機制,形成問題清單定期交辦、銷號。住建、生態環境、城管、水利、畜牧等部門聯動協作,開展整治效果評估,市民評議滿意率均在90%以上。